澳门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治理指引
(2025年8月更新版)
I. 学生指引
适用于所有学生 (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
重要提示
请注意,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生成整个作业或其中任何部分,然后将其呈现为自己的作品,这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大学一般鼓励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在任何形式的评估过程中使用不公平的做法)。学术不端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抄袭、自我抄袭(在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中重复提交相同的作品以获得学分)、串通、虚假陈述、作弊(包括契约作弊,即学生委托他人制作或编辑其作品)、欺骗和冒名顶替(冒充另一名学生或允许他人在评估或考试中冒充自己)。
请务必了解以下重要事项︰
l 使用AI工具并不是要取代教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尽管AI工具非常强大且有帮助。
l AI工具的内在局限性︰
- AI工具是基于从大型数据集中学习到的模式进行预测的。这些数据集可能存在缺陷、偏差、偏见和限制。它们对世界和特定时间线之外的事件也知之甚少。.
- AI工具是语言机器,而非全面的知识库。请勿过于依赖AI生成的内容作为主要来源,应该将其与其他可靠来源结合使用。
- AI系统缺乏伦理意识,可能会无意中生成具有冒犯性或误导性的内容。
- 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于使用AI生成内容(AIGC)至关重要。
- 学术诚信和使用AI生成内容(AIGC)的伦理影响应该谨慎考虑。
l AI工具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 AI生成的文本/软件/代码可能存在安全漏洞、缺陷或错误。必须由有相关知识的人进行审查和反复检查。
- AI辅助工具可能会产生虚假的引用和参考文献。
l 使用AI工具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
- AI是把双刃剑。生成的软件/代码可能会调用不合法来源信息,从而可能侵犯版权。.
- 隐藏的抄袭可能会发生,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没有适当引用的情况下使用人类作者的文字和想法,这属于抄袭。
- 在未经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图片或其他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时,存在侵犯版权的风险。
- 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学习动机和能力。
l 使用AI工具存在泄露敏感数据风险(包括大学数据及个人隐私)︰
- 在使用AI工具时,加强数据安全意识,确保通过使用 WeMust 本地部署的模型更好地保护敏感大学数据和个人隐私。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被用于(同时认识到其缺陷)加强学习、研究和教学。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做法︰
(i)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纳入课程︰
n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帮助,包括提供解释、生成内容、参考材料和促进知识转移。
n 通过探索和实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n 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学生可以发展实用技能,如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目前工作市场对上述技能的需求愈来愈大。
n 应明确及清晰地说明在课堂作业和项目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如何被使用,以及有多少程度的成果来自生成式人工智能。
n 在任何会计入课程最终成绩或类似学习评估的学习活动或考核中,除非事先获得批准,否则不应允许使用AI工具。
n 学生应对在其学术工作中滥用AI工具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ii) 在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澳门科技大学的立场是希望大学所有成员都可以从一种促进人工智能有效和符合伦理使用的文化中获益。在本科阶段,学生需通过修读特定的学分课程或其他培训计划来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在研究生或研究层面,可以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到主动学习方法、动手实践活动和真实世界项目中︰
n 真实世界项目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挑战、发展问题解决技能以获得实践经验。
n 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过交互式解释及参考来源主动促进对新的或复杂主题的探索,从而吸引学习者深入理解。
n 研究生学生应能够获得专门的培训课程,重点关注先进的人工智能概念和方法论。人工智能工具,如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通过促进高级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来提升研究生学习。
n 研究机会,如协作项目、实习和产学合作,为研究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经验及接触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
n 在将人工智能工具纳入到方法论和数据分析技术中时,关键是要避免将任何个人、专有或其他敏感信息输入到模型或提示中。
n 请对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数据分析结果保持谨慎态度。在必要时,请使用多种验证方法来评估结果,以确保其准确性。
II. 教职员指引
所有教职员,无论是教学还是行政,都可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学允许员工在其专业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并将其成果作为输出,但前提是他们不得声称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为其原创。人工智能及相关数字科技作为卓越的工具,可以提供辅助性协助。如有任何疑问,鼓励您寻求指导。全球小区正在探索新兴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科技的各种应用。所有员工应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并随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与应用。
从事教学工作的学术及行政人员
l 参与教学的学术及行政人员应与学生进行讨论,确保他们了解大学关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科技的政策与准则。与学生明确沟通 AI 工具在其特定学术情境中的可接受使用方式,这至关重要。
l 学术人员和员工,特别是教师,应通过参加大学及其学院定期举办的培训计划或工作坊,掌握检测或判断学生作品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使用方式和程度的知识与技能。
l 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法和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例如口头提问、短小测验和课堂交叉检查,以确保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可接受性。一般建议在与学生写作技能相关的课程中不允许使用AI工具检查文法,并应避免将家庭作业或报告的分数占据课程正式评分的重大部分,但具体的可接受格式和评分比例由各学院根据学术学科特点和要求自行决定。
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术及行政人员
从事研究工作的学术及行政人员应了解 AI 工具的功能和局限性,确保其使用符合伦理标准、保护数据隐私及网络安全。通过区分和归属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来维护学术诚信至关重要;促进协作、透明度和持续学习,紧跟 AI 技术发展趋势,以负责任的方式使用 AI,并为研究和创造性工作探索创新应用。研究结果中的 AI 输出应经过谨慎评估,多来源交叉验证,同时遵守机构政策为创新研究做出贡献。
注意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l 谨慎确认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输出的真实性,建议检查其可靠性并确认人工智能辅助工作的原创性。
l 尽管有新的数据管理功能,但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中,并不能保证隐私或机密性。请将输入数据视为公共信息,避免分享个人、机密或受版权保护的信息。在使用AI工具时,加强数据安全意识,确保通过使用 WeMust 本地部署的模型来保护敏感的大学数据和个人隐私。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咨询 WeMust 团队。
"提示(prompt)"的例子,即提供给人工智能的输入文本,可以在本文的关键参考文献和附录中找到。以下建议了关于学术和行政人员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和最佳实践:
l 人工智能及相关数字科技应以负责任和道德的方式使用。
l 应为学术人员提供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培训,以开发新的课程来应对教育挑战,并调整教学策略及评核技巧以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培训应包括研讨会、实务工作坊、教程和在线资源,以支持教职员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他们的教学和评核实务中。
l 开发培训计划和资源,以支持行政人员在教学、研究和行政方面的角色。
人工智能可用于形成性评核和总结性评核,提供个性化反馈。在教学和学习评核中,人工智能工具可用于进行公平评核,同时考虑课堂表现等多种因素,减轻学生获得人工智能文本优化能力的差异。
l 教职员应了解数据管理、人工智能工具和技术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更新与交互式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材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